進行假設問答的設計組員,只要不是真正的審議人員,
logo設計公司內部的任一員工皆可擔任。但是,也有特例出現,當標志設計策劃具高度的機密性,即使公司內的人員亦不可透漏時,則必須精選可信任之人擔任。
若難以選出適當的假設問答對象,亦可利用設計者方式,進行“自問自答”。
目前,使用設計者進行自問自答的方式,已相當普遍。在啟發構想方面,亦有使用個人的“集民廣益法”(頭腦旋風),而獲致良好效果的,這系一種由個人與設計者帶對問對答,取代由數人組成的團體針對酒店標志主題思考探究的集思廣益法。
進行個人的“集思廣益法”最好準備幾種創新的風格,首先將有關主題的靈感逐一思考進A風格中,假若構想已枯竭,即可將設計者的思維帶轉回去,并重新與B風格同時發動,一面細想A風格創新的靈感,一面將當場偶發之聯想融入B風格創新中,重復地進行此作業,必然會產生令自己滿意的構想。
有關標志設計的的自問自答法,即十分類似于此,可將自己視為品牌策劃的審議者,把思考所及的問題逐一錄進設計者帶里,進行到了某個階段,可將設計者帶轉回去,一面細想自己提出的疑問,一面將答案說出,將融進創新的風格內,若此階段,又聯想到其他問題,亦應隨即構想,反復進行。

這時候,酒店標志設計的關鍵在于策劃者是否能靈活思考,以及能否站在審議者的立場、觀點提出問題。因為策劃者對自己的策劃案總有份難以言喻的偏愛,哪里會提出嚴厲的批評或質問,或許還會自我安慰:“應該不會問得這么苛刻吧!”即將一些深入的質詢與探討擱置。有時,也會在心中盤算著:“說不定會提出這個意見。”但是,當此問題系屬較繁瑣的細節一類時,則又下意識地逃避,而不更進一步地謀求解決之法。
如此一來,絕不能收獲自問自答奇效。亦因為如此,策劃者常會發現在自問自答中,最難以回答的問題往往就是策劃案中最脆弱、最易遭審議委員群起而攻之的地方。
通過自問自答的作業,即使不能立刻提出深具說服力之解答,亦能在思考后發覺:“對了!這在策劃案中應該添加……以補充,針對……說明。”而增強此策劃實現的可能性。
凡是經過自問自答方式的策劃者必然會了解,自己的問答經常是不堪一擊的,而時有“這種問答方式,任誰無也法了解”的慨嘆。此外,設計者帶播出問題,而自己窮于回答,吞吞吐吐的窘態,也會令自己啼笑皆非,當然,這亦是訓練自己流利應對的不二法門。
(注明: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和時代酒店vi設計 http://www.lounang.cn )
說明:本設計百科內容來源于網絡,僅供學習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犯版權,或者錯誤,請與我聯系,我會及時處理!謝謝。
發表評論: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